動態消毒技術助力解決菌落總數困擾
近年來市工商局在流通領域食品抽檢中發現多數產品出現菌落總數超標現象,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其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以便對被檢食品作出適當的衛生學評價。菌落總數的多少標志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人如果進食菌落總數超標的食品,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
針對小食品出現的問題的主要原因,一些生產小食品的企業就應該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但是,一些較小的生產企業,特別是一些“黑心”企業,不顧人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生產模式粗放,安全意識不強,根本不注重消毒滅菌等問題的重要性,生產出低劣變質的產品銷售給消費者,必然會遭到相關部門的查處,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也是對企業自身的損害。
食品出現菌落總數超標原因除去產品本身在生產工藝中的衛生問題外,還有就是在內包過程中被污染。小型企業對于內包車間的衛生管理缺乏一定的認知,認為內包材比較少,可以用柜子上鎖加裝臭氧消毒機來解決,內包裝間與外包裝間用傳遞窗,外包材不可進內包裝間來避免細菌感染。這樣的做法確實正確,但是缺忽視了其他感染源。
一般內包車間衛生要求空氣:沉降菌/皿小于等于30個,工作臺表面:細菌總數小于等于100個/平方厘米,工人手表面:細菌總數小于等于100個/平方厘米,大腸菌群陰性。這樣的衛生條件在無人的情況下,很容易就完成,采用紫外線殺菌,臭氧殺菌即可。在實際包裝過程中,企業員工的各項衛生因素均會打破此規定,這樣就導致了食品在內包車間內產生二次污染。
既然消毒滅菌工作是小食品生產時的重中之重,那么,就應該選擇更為高效恰當安全的消毒滅菌方式對小食品進行有效的消毒滅菌。
然而,一些小食品的生產企業安全意識落后,采取較為傳統的消毒滅菌方式,化學噴灑,或者添加過量的防腐劑,盡管消毒滅菌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添加劑的過量使用反而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更為嚴重的影響。所以,應該尋找到更為高效更加符合實際的消毒滅菌方式。
要避免這種二次污染,采用傳統的紫外線與臭氧殺菌均不可采用。紫外線殺菌屬于靜態消毒方式,開啟紫外線燈時,全部人員應該離開消毒現場,以免造成人體傷害;臭氧殺菌屬于靜態消毒方式,高濃度的臭氧可以老化橡膠,使銅片銹蝕,但臭氧作空氣消毒時,并非使用純臭氧,又具有極易分解的特點,況且一般為間斷使用,故不易產生對環境設備的損害。用臭氧消毒空氣,必須是在人不在的條件下,消毒后至少過30分鐘才能進入。
目前,已經被很多食品企業所采用的動態消毒滅菌方式能夠很好的應用于小食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等各個環節,其消毒滅菌的不間斷是其最重要的優勢所在。據上海康久消毒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師周立法介紹,這種消毒滅菌技術的殺菌原理是通過特殊的脈沖信號使NICOLER發生腔產生逆電效應,生成大量的等離子體。在負壓風機的作用下,污染空氣被抽進發生腔內,帶負電細菌被分解擊破,整個殺菌過程只需0.1秒,再經藥物浸漬型活性炭等組件二次殺菌過濾后,受控環境保持在“無菌無塵”標準。由于在對車間消毒時,人可同時在車間內工作,所以,該殺菌技術也可稱作為“食品動態殺菌機”。
Nicoler殺菌技術近幾年來逐漸被食品企業認可的一種殺菌方式。該設備在工人工作的同時,可以同步對空間空氣殺菌,對人體沒有任何傷害。使得經高溫后基本無菌的食品半成品,流轉至冷卻、挑選、包裝及灌裝等環節時,有效降低或避免這些空氣中含有的微生物附著在食品表面,再次污染食品,有效提高車間空氣和食品衛生質量。極大的避免了食品企業在檢測中出現菌落總數超標的現象。
小食品生產企業應該算好這么一筆賬,如果是要長遠發展的話,就必須要做好食品安全的工作,將這項工作作為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就應該采取更加高效安全的消毒滅菌方式來對小食品進行有效的消毒滅菌,對企業自身負責,更是對人民群眾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