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適度加工之路困難重重
發布時間:2015/01/24 點擊量:
一直以來,我國油脂生產存在過度加工的現象,隨著消費意識的覺醒,政府和行業人士開始推出“適度加工”的概念和要求。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短期內來看,適度加工的概念仍含混不清;與此同時,適度加工需要企業改造現有工藝設備,所帶來的成本增加不可避免;更為關鍵的是,市場仍不接受適度加工產品等問題,都將成為業內推行適度加工的巨大阻礙。
油脂過度加工問題明顯
在食用油行業的一次會議上,一位權威人士指出,國內油脂加工業的價值傾向已然出現問題。在提倡適度加工的大背景下,過度加工的情形仍未得到真正遏制。一位糧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同樣是生產菜籽油,這條生產線卻不如2013年上馬的日加工800噸油菜籽的生產線節能。
一直以來,在我國,油脂生產長期存在追求油脂色澤淺、酸值低和煙點高的傾向,帶來加工過程中的溫度過高、加工助劑用量偏大等問題,造成油脂營養品質的下降、資源利用率偏低、能耗加大、生產成本過高和環境污染等。
在油脂加工企業看來,為了迎合消費者過度追求油脂色澤透亮、味道香醇的喜好,企業只得對油脂一遍一遍的提純加工。福建省廈門市一位多年經營茶油的企業營銷人員表示,企業長期以來只做純茶油,因此建立起來的客戶群體相對單一,感官上給客戶帶來的影響較少。在她看來,即便如此,很多消費者還是偏愛清澈透亮、淡黃色的茶油。
“茶油也存在不同顏色,偏深色的油一般被認定是土榨坊所榨毛油,但色澤太淺的話也有可能是浸出油。”上述營銷人員表示,普通家庭在選擇食用油時,首先肯定會選擇自己信賴的品牌,但是也會將色澤作為參考標準,“畢竟顏色深的話可能含有更多雜質”。
在國內的大豆壓榨行業,加工企業對于這一點的認識更為深刻。據山東某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市場上,消費者普遍看重食用油的顏色,“尤其是南方市場,這種傾向更為明顯。”在他看來,雖然行業已經認識到過度加工的危害,但企業如果矯枉過正,其產品很可能因為市場的不接受而遭遇滑鐵盧。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認為,在國內推行適度加工,已經刻不容緩,“推進適度加工,應該在行業內形成共識。”
適度加工等待破題
在企業界人士看來,想要推進適度加工,不僅僅要解決市場的接受度問題,如何厘清概念、制定標準,則是當下應該解決的緊要難題。
一般意義上,適度加工是指兼顧成品糧、成品油營養、口感、外觀、出品率和加工成本的加工程度,是按照大米、小麥粉等國家標準規定要求指導下的合理加工。然而,在許多油脂加工企業負責人看來,如果真正制定相關適度加工的規定或者標準,適度加工的定義需要更加精確。比如說,適度加工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增加油脂的得油率,還是要體現產品的質量標準,又或是意在減少化學制劑的使用。這些問題都要厘清。
一些油脂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在油脂加工過程中,現有的部分工藝流程是“顧此失彼”的,不可能兼顧。比如說,提升了得油率,意味著其他消耗的增多。因此,如何綜合評判該流程是“適度加工”,需要全方面的指標。而這個指標是否科學,需要進行長期的實驗推論。
也有企業人士表示,提倡適度加工,就意味著企業工藝流程的改造,這種工藝改造是否需要投入巨資?在連年虧損的背景下,動輒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設備升級改造,會否給行業造成負擔,也會影響行業推行“適度加工”的積極性。
油脂過度加工問題明顯
在食用油行業的一次會議上,一位權威人士指出,國內油脂加工業的價值傾向已然出現問題。在提倡適度加工的大背景下,過度加工的情形仍未得到真正遏制。一位糧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表示,同樣是生產菜籽油,這條生產線卻不如2013年上馬的日加工800噸油菜籽的生產線節能。
一直以來,在我國,油脂生產長期存在追求油脂色澤淺、酸值低和煙點高的傾向,帶來加工過程中的溫度過高、加工助劑用量偏大等問題,造成油脂營養品質的下降、資源利用率偏低、能耗加大、生產成本過高和環境污染等。
在油脂加工企業看來,為了迎合消費者過度追求油脂色澤透亮、味道香醇的喜好,企業只得對油脂一遍一遍的提純加工。福建省廈門市一位多年經營茶油的企業營銷人員表示,企業長期以來只做純茶油,因此建立起來的客戶群體相對單一,感官上給客戶帶來的影響較少。在她看來,即便如此,很多消費者還是偏愛清澈透亮、淡黃色的茶油。
“茶油也存在不同顏色,偏深色的油一般被認定是土榨坊所榨毛油,但色澤太淺的話也有可能是浸出油。”上述營銷人員表示,普通家庭在選擇食用油時,首先肯定會選擇自己信賴的品牌,但是也會將色澤作為參考標準,“畢竟顏色深的話可能含有更多雜質”。
在國內的大豆壓榨行業,加工企業對于這一點的認識更為深刻。據山東某實業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內市場上,消費者普遍看重食用油的顏色,“尤其是南方市場,這種傾向更為明顯。”在他看來,雖然行業已經認識到過度加工的危害,但企業如果矯枉過正,其產品很可能因為市場的不接受而遭遇滑鐵盧。
一位業內權威人士認為,在國內推行適度加工,已經刻不容緩,“推進適度加工,應該在行業內形成共識。”
適度加工等待破題
在企業界人士看來,想要推進適度加工,不僅僅要解決市場的接受度問題,如何厘清概念、制定標準,則是當下應該解決的緊要難題。
一般意義上,適度加工是指兼顧成品糧、成品油營養、口感、外觀、出品率和加工成本的加工程度,是按照大米、小麥粉等國家標準規定要求指導下的合理加工。然而,在許多油脂加工企業負責人看來,如果真正制定相關適度加工的規定或者標準,適度加工的定義需要更加精確。比如說,適度加工的目的是什么?是需要增加油脂的得油率,還是要體現產品的質量標準,又或是意在減少化學制劑的使用。這些問題都要厘清。
一些油脂加工企業負責人認為,在油脂加工過程中,現有的部分工藝流程是“顧此失彼”的,不可能兼顧。比如說,提升了得油率,意味著其他消耗的增多。因此,如何綜合評判該流程是“適度加工”,需要全方面的指標。而這個指標是否科學,需要進行長期的實驗推論。
也有企業人士表示,提倡適度加工,就意味著企業工藝流程的改造,這種工藝改造是否需要投入巨資?在連年虧損的背景下,動輒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設備升級改造,會否給行業造成負擔,也會影響行業推行“適度加工”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