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物流未來保持年均25%高速增長
發布時間:2014/12/05 點擊量:
早前,羅蘭貝格報告預測,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元。而據記者采訪了解,受益于冷鏈下游需求增長,冷鏈設備行業需求出現明顯加速,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相關業務亦錄得不俗增長。
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全國每年僅運輸途中腐爛變質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價值約為700億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浪費。冷鏈物流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新鮮食品的需求,還能夠使食物在運輸途中盡量減少損失和浪費。
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冷鏈流通在95%以上。而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只有5%、15%、23%。預計到2015年,我國將初步建成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服務體系,使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近幾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迅速,《2014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顯示,中央、各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冷庫、冷鏈園區、冷藏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冷鏈設備的購買。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4.2%.2013年冷庫規模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截至2013年底,全國冷庫儲存能力總計約為2411萬噸,同比增長約13.6%.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屬冷鏈委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冷鏈需求規模達到9200萬噸左右,冷鏈物流市場總體增長率達到20%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冷鏈物流重點消費地區增長率達到30%,東北、西北地區增長率也超過10%.
從發展的大趨勢看,隨著消費觀念逐漸轉變、冷鏈物流日益進步,居民對冰鮮禽類的接受度將逐漸提高,我國食用傳統鮮活家禽產品的習慣也將向冰鮮產品轉變,這有利于防范疫病傳播。雖然口味上有些微影響,但是營養價值不減。
從目前我國冷鏈建設的近況來看,風頭正盛的電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論述,冷鏈服務主要集中在食品與農產品消費領域,這為冷鏈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10年食品生鮮B2C成交金額為4.2億,到2012年上升到40億;另據申萬預計,未來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增長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保守預計2014~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為100%、100%及75%,對應年份銷售額260億、521億及911億。
“目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隨著未來冷鏈規模的擴大與成熟,成本會逐漸下降,預計2014~2016年冷鏈配送成本分別占比30%、25%及25%,由此得到2014~2016年冷鏈配送環節收入規模分別為78億、130億及228億。”申萬預測。
不過,冷鏈物流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不足。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由于行業集中度低,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區域惡性競爭等問題,亟需相關行業標準出臺。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冷鏈物流行業還需實現全程可追溯,以此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但這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以及政府和企業的支持。
我國每年約有4億噸生鮮農產品進入流通領域,全國每年僅運輸途中腐爛變質的水果、蔬菜等食品價值約為700億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浪費。冷鏈物流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新鮮食品的需求,還能夠使食物在運輸途中盡量減少損失和浪費。
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農產品進入冷鏈流通在95%以上。而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進入冷鏈系統的比重只有5%、15%、23%。預計到2015年,我國將初步建成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服務體系,使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0%、30%、36%以上,流通環節產品腐損率分別降至15%、8%、10%以下。
近幾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迅速,《2014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顯示,中央、各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冷庫、冷鏈園區、冷藏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冷鏈設備的購買。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4.2%.2013年冷庫規模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截至2013年底,全國冷庫儲存能力總計約為2411萬噸,同比增長約13.6%.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屬冷鏈委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冷鏈需求規模達到9200萬噸左右,冷鏈物流市場總體增長率達到20%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冷鏈物流重點消費地區增長率達到30%,東北、西北地區增長率也超過10%.
從發展的大趨勢看,隨著消費觀念逐漸轉變、冷鏈物流日益進步,居民對冰鮮禽類的接受度將逐漸提高,我國食用傳統鮮活家禽產品的習慣也將向冰鮮產品轉變,這有利于防范疫病傳播。雖然口味上有些微影響,但是營養價值不減。
從目前我國冷鏈建設的近況來看,風頭正盛的電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論述,冷鏈服務主要集中在食品與農產品消費領域,這為冷鏈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10年食品生鮮B2C成交金額為4.2億,到2012年上升到40億;另據申萬預計,未來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增長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保守預計2014~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為100%、100%及75%,對應年份銷售額260億、521億及911億。
“目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隨著未來冷鏈規模的擴大與成熟,成本會逐漸下降,預計2014~2016年冷鏈配送成本分別占比30%、25%及25%,由此得到2014~2016年冷鏈配送環節收入規模分別為78億、130億及228億。”申萬預測。
不過,冷鏈物流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不足。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由于行業集中度低,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區域惡性競爭等問題,亟需相關行業標準出臺。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冷鏈物流行業還需實現全程可追溯,以此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但這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以及政府和企業的支持。